感悟历史  展望未来

            ——纳粹德国排犹探秘


      2017年11月24日下午,树德中学第二十五期人文社科讲座如约而至,初冬银杏仍灿,树德文风正浓。郑寅达教授为树德学子带来了一场非同寻常的人文社科讲座——《纳粹德国排犹探秘》。

      郑寅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兼华东片区负责人、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纳粹德国史研究,参加国家级著作《法西斯新论》和《法西斯体制研究》的编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德国史》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获得社会好评。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

     纳粹排犹虽然是沉重悲痛的历史,教授却以一种新颖的讲评方式展开,真实严谨的史实,辅以诙谐的语言,既显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能使观众听得津津有味、窥谷忘返。他以二战时的排犹历史为中心展开,从“世界、德国、中国”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展开了一幅别开生面的二战排犹的全景图。

    郑教授的演讲引用史实、信手拈来,而且每句话精确到每一个字,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比如,在谈及屠犹数量时,教授谨严对待精确分析,轻而易举地驳倒了帝国主义分子的妄论。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令台下的听众感到由衷地佩服。

  郑教授的精彩演讲为我们揭开了德国历史上最为血腥可怖的一页:受尽饥饿、疾病、酷刑摧残而奄奄一息的犹太人被枪杀,然后被抛进堆满骨瘦如柴的尸体的万人坑。用一颗子弹枪杀一个犹太人,纳粹觉得浪费,竟发掘出高效化学武器使关在密闭毒气室中的众多犹太人痛苦挣扎而亡。尸横遍野,流血漂橹,犹太民族的精华在这场大浩劫中丧失殆尽,希特勒死亡营中的幸存者永远带着大屠杀的恐惧创伤。

     殷红与黑暗的记忆已成历史,仅存淡红的血色与微漠的悲哀供后人咀嚼。纳粹德国反犹排犹的恶行对于生活在现世安宁中的我们有何启迪?随着郑教授娓娓道来,我们渐渐明白:

    第一、为什么在文化和技术高度发展的德国会出现如此泯灭人性的野蛮行为?除统治者个人暴虐、现实利益冲突、对犹太民族优秀特质的嫉妒外,长期的信仰差异、历史问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基督教对犹太教的历史仇恨深远持久,当其被某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时,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失去理智的德国使希特勒仇犹灭犹的恶之花找到了适宜萌发的土壤,借之瘟疫般疯狂蔓延。

  第二、我们应该怎样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尊重差异、包容理解是我们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我们对大屠杀惨痛记忆的共同缅怀。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高二10班 黄婉仪 樊昊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