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树德荣誉永远闪光

深深母校情,年少时的懵懂学子历经岁月洗礼,多少个春秋流逝,铸就今日优秀树德人。56级学子黄剑平在44日时来到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十分激动地告诉我们,当年他是满怀喜悦和自豪踏入树德——这座巴蜀名校的。回忆起年少时的经历,他仍记忆犹新。体育是先生的最爱,老师的敬业,学生的刻苦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校80华诞,他衷心地祝愿学校越来越好。他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将树德所独有的教师敬业,学生刻苦的精神发扬下去,让树德的荣誉永远闪闪发光。”在这里,我们也被黄剑平爷爷的话所感染,作为新一代的树德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身上同样肩负着发扬树德精神的重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为树德的未来而努力,同样也是为我们自己书写华丽的篇章。树德,梦起飞的地方。

 

 

 

                              同窗情谊依然在,历史长河会有期

“同窗情谊依然在,历史长河会有期”,五十年前一张略微翻黄的位次登记表上,还遗留着58级高三(三)班毕业前夕教室里的这么一副对联。在树德八十周年校庆之季,一位名叫赖灏隆的老人,带者他沉甸甸的记忆,给我们讲诉了一段与树德有关的故事。

  “树德七十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就去了,当时还是在宁夏校区,这些就是当时的资料!”老人边带者激动的语调说着,边打开着他带来的一个沉甸甸的大盒子。盒子一打开,如同打开了一段微微泛黄的岁月。在场的人都为之一惊:里面全是老人这几十年来精心收集的与树德有关的资料,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如咖啡般醇厚又如矿泉水般清凉的时代,不过夹杂着淡淡的纸张的霉味。“老卫制手册”、“劳动和祖国体育制度测验证”、“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证”,这些当时各类的证书手册都还被老人小心翼翼的珍藏着,甚至还专门去弄了复印件包着。最为珍贵的,就是那一块老布条了,红色的“第九中学学校学生证”还很醒目。后来老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知道我为啥子要拿这些东西来不?我是怕你们说我是冒充的树德中学的学生,我要拿这些东西来证明我曾经是树德中学的学生!”

 谈到当时的学习生活,老人至今都还记忆深刻:“树德中学当时的老师都好严格喔,比如说你解一道几何题,你这儿少打了个括号都只给你四五分(满分是十多分)。”我们小心的翻着这些五十年前的纸张(比我们大好多岁喔),望着老人满是沧桑的脸,心里也一阵感伤。而老人也依旧很是激动的给我们讲着他与树德的故事,仿佛树德不仅仅是他的母校,而是他久别重逢的亲人朋友,那一份感动与深情,难忘与思念,就在重返树德校园的那一瞬间,涌上心头,岂是三言两语能说透的。忽然翻到了老人当时的一份英语作业,“杂只有三分喃?”“是啊,当时满分也就只有五分啊,能得三分就算是及格了,也不错了,要晓得,树德中学的题也都是比较难的。”原来是这样啊,原来树德中学哪个时候就开始流行难题了,难怪现在还是这么难!后来又翻到了一些老人专为树德写的诗词,内容还真多,不过那么多字句所反映的共同点,便是老人这几十年来对母校的爱与祝福,他说他能写出这么多,灵感都来自于对树德的怀念啊。“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那就是要去爱自己的学校啊。”老人意味深长的说到。然而在老人身上,也留下了那么一点遗憾,“我当时是考上了大学的,但是没办法啊,当时家里穷,没有钱,就没读成。”

阳光一点点的撒下来了,老人的情绪也越发高涨,于是他拿出了五十年前的歌单,大声的唱了起来,声音依旧是很洪亮,引来周围一群人的关注。看的出来,老人身体还是很健康,我想他骨子里的那份热情与执着,已经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点头微笑,是因为和老人一样的,对母校的那份情缘。阳光开始灿烂,花草在微风中舒展跳跃,春天的气息来得刚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想,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是否也会刚好在这里呢?

到了午饭的时间了,我们陪着老人来到了食堂。“现在的你们就是幸福啊,学习生活条件这么好。”老人还一直感叹着。给老人大打来了一份三荤一素的套餐,他看了看,“哟,那么多啊,我杂吃的完啊?”说完,老人便拿起了筷子,给我们每人夹了一大撮他盘里的菜,“来来,你们读书很辛苦,多吃点,多吃点……我年纪大了,吃不到好多了。”我们试图阻止老人,然而他还是一个劲的在夹菜给我们,“多吃点,多吃点……”

谈到八十校庆,还有一点是让老人激动的,“树德刚好比我大十岁啊,它1929年成立,我1939 年就出生了。今年它八十岁,我就七十岁,我还想等她一百岁的时候我再来,到时候我就九十岁了,呵呵……”

对啊,爷爷,您到时后一定要来啊……

 

                                                            

 

为母校的“一流”自豪

采访中,一位52级的奶奶的亲切的告诉我们,树德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校。早在52年时,学校就已经具备每人一部显微镜的实验教室。那在当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水平。

“那时,学校的大操场一直延伸到城墙边……”奶奶边走边动情的向我们描诉着当时的操场,张开双手向我们演示学校的广度。早在1952年,学校的体育设施就已是国家一流。奶奶的开心的说:“那个时候我们班就已经有自己的排球场地了。上体育课的时候一起打排球,很好玩!并且还开设了很多体育活动,有篮球、脚球(足球)还有棒球。很多其他学校没有的,树德当时都已具备了。”这一字一句不仅是奶奶对当时的回忆,更加流露出奶奶对树德的爱。那是对树德多年来养育之恩的敬爱,那是深深地埋藏在心中的对树德的挚爱,那是希望树德越来越好的热爱。

 

曾经沧海,母校长青

有这样一些人,纵使双鬓斑白,也不会忘记母校的恩情。

曾就读于树德中学高19674班的胡贵筠、李保华奶奶对树德印象最深的是树德的校风好,教师也很敬业。现在回忆起来,老人的眼中闪烁的全是满满的深情:“从树德毕业的学生,在进去社会后的人生道路上,无一例外都表现得非常自信:这也是最让人可以感受到母校的珍贵馈赠的一点。身为树德的学生,我觉得十分自豪!”据老人说,当年的树德学生生活非常丰富,她们时常组织参加“支农”、“支工”活动,也经常进行长跑的体育锻炼。这也是让她们记忆犹新的一点。

冯树盛爷爷曾就读于树德中学高195019班,成绩优异的他当时高二便直接升入四川大学。让他尤为印象深刻的是树德的学习条件很好,不仅有独立的自习室,还有实验用的显微镜,这在当年是很多学校不能望其项背的。

周渝校友1967年于4班毕业。他在94年时(初三)作为树德中学足球队的主力参加了全省足球赛,并一举勇夺第一。他自豪地回忆道:“当时树德不仅是学习名校,还是体育名校。无论是学习,还是足球、田径,都在省内数一数二。当时树德的师资力量很强,老师和同学们也打成一片,就像朋友一样……”

曾经沧海难为水,不管身在何方,不论是在何时,对母校树德的爱,他们永远不会忘记。